
宋建明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博士生导师
近年多次主持中国及国际的色彩学术论坛
并代表中国在法、德、日、韩等国
色彩学术论坛作专题演讲
『宋建明与(:意思:)』
宋老师作为国内最有权威的色彩学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他的到来给了展览明亮的黄色通道,为展览增添了有意思的“色”,使整个展览从色彩上引人注目!

黄色通道
凡公共空间诸如过道都用黄色,如LOGO上的颜色;其他展区空间用白色,包括墙面和地面,如同LOGO白底;地面与墙面交界处用10公分黑色带区隔。这样就把LOGO上的颜色充分用于整个展区。我想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把侯哥LOGO特色凸现出来。
色彩总监—宋建明

『作品赏析』

《玫瑰》水彩

《白玫瑰》水彩
『关于宋建明』
1.色彩学研究:
创建中国美术学院色彩设计专业,建成本科、硕士和博士阶段的教学与研究体系;“色彩学基础理论与系统应用研究课题”获国家教委1993年度“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基金”,完成了一套我国应用标准颜色系统(3000个等色差色谱)创建。
完成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国家2005年度课题“中国城市色彩规划方法研究”和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2005年度重点课题“浙江省城市色彩规划方法研究”;主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江南水乡建筑色谱标准”等课题的研究。主持颜色数字化研究,创建中国色彩设计教育与研究应用软件。
近年多次主持我国及国际的色彩学术论坛,并代表我国在法、德、日、韩等国色彩学术论坛作专题演讲。
2.色彩规划与设计:
近年主持完成如杭州、澳门、重庆两江新城、宁波、泉州、武进、江阴、济南等60多项城市城区色彩规划。
2010年上海世博会工作项目:2010年世博会中国馆建筑色彩·“中国红”的设计,以及主持世博会中国馆贵宾区室内设计;主持南京南站大型枢纽建筑色彩设计、杭州奥体中心综合体建筑色彩设计、杭州市地铁总体色彩规划,江阴市体育中心色彩设计、浙江农林大学校区色彩设计、深圳华侨城“欢乐谷主题公园”等大型园区色彩规划与设计项目。以及主持全国各地大型住宅区建筑色彩设计,如北京“奥林匹克花园”、“壹瓶”建筑与景观色彩设计等几十项工程。
3.主持策划和设计大型文化展览、公共艺术规划、城市美学更新改造工程:
担任世博会主题馆“城市生命馆”和世博会最佳试验区·杭州“五水共导”馆的艺术总监主持相关展项的设计;
2009年澳门回归馆“澳门城市色彩研究展”;北京国贸·中国大饭店国际会展中心“色彩中国·国际城市色彩规划展”; 第9届(1999)、第10届(2004)、第11届(2009)、第12届(2014)全国美术作品艺术设计展区的展览策划和评委;2004年主持“上海紫竹科学园区公共艺术与雕塑规划”;上海美术大展(2003)“家――从传统到现代”策展。
主持杭州“西湖创意谷”、“凤凰国际创意园”、“白马湖生态创意城”策划与规划、设计与营造工程;主持杭州市中山路综合保护和有机更新策划、规划、设计与营造工程,杭州市城市美学系统工程,主持杭州地铁公共艺术品创造工程。
4.主要著述: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有关色彩论文及艺术评论文章超过150篇论文:如“中国传统建筑上的色彩代码”发表在法文版《POUR LA SCENCE》(美国《科学》杂志)DOSSIER LA COULEUR(“色彩特辑”)和德文版《Spektrum derWISSENSCHAFT》2000.1);
专着:《阅读澳门城市色彩》(澳门民政总署·中国美术学院联合出版2009年版)、《现代设计大系·设计造型基础》(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版)、《色彩设计在法国》(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等,累计超过150万字。

《万年青》水彩
『大咖问答-宋建明』
1.您认为有意思的设计该如何理解?
在产品供大于需的时代,对所谓“设计”的认识、理解和拓展也应与时俱进。在我看来,它应该符合当下三个层级的标准。首先,必须符合当代趋势的价值观,比如节能环保等,少用或不用名贵慢生木材。其次,必须符合健康的生活态度,比如有清晰的文化观,诸如东方精神和形式美感。再者,必须呈现出设计的智巧,比如符合人体工学,破解使用功能性的难题,甚至创新的榫卯结构等。所谓“有意思的设计”就是在这个基础上,表现出意想不到,令人赞叹的设计的“意思”。
2.您对木材在家具的使用上有何看法?
人与木材之间存在着一种亲和感,自古以来,就用木材制作家具。而且,赏木和传承老家具,是一种文化传统,并且也是家居市场重要依据之一。问题是当人们用市场的价值观把木材分为三六九等时,问题就出来了。“物以稀为贵”的观念就会指向那些慢生的硬木,接着就是不计生态后果的乱砍滥伐。如何破解这个难题,既要满足人们赏木的需求,又要符合节约资源的环保理念,我想还是借用文创设计的力量,一面弘扬普世的价值观,一面借新技术对材料再加工,比如用合成板材贴“名贵”木皮来取代纯实材,同时,用设计来推出新产品,使之产生超越物质定价的非物质的价值。
3.您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我迷信一种说法,那就是看不见设计的设计而形成好产品的设计。在我看来,设计不是表面文章,而是能够基于产品内在功能需求而外显出的一种丽质的产品的创造性活动。它的目标指向简明、含蓄而不过度雕饰的美感。
4.您对“意思”设计沙龙有何期待?
以汉语“意思”的语境作为设计沙龙的主题,本身就很令人期待。因为从设计师的角度把他的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感受、经验、追求和认知的“意思”中所含有的意思咀嚼清楚就很有意思,而且回味无穷。更不用说又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活跃在当下的一批设计师在一起交流。我期待着分享他们特有的文化与设计经验中那些表面意思深处的内蕴的那些意思。
▽

